本文提供如何在思科企业交换机上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映射设置的说明。
要建立服务提供商虚拟局域网(S-VLAN),您可以在连接到客户网络的中继端口上配置VLAN映射或VLAN ID转换。这会将客户VLAN映射到服务提供商。进入端口的数据包将根据端口号和数据包的原始客户VLAN-ID(C-VLAN)映射到S-VLAN。
在典型的城域部署中,VLAN映射在面向客户网络的用户网络接口(UNI)或增强型网络接口(ENI)上进行。但是,不会阻止在网络节点接口(NNI)上配置VLAN映射。
下图显示了一个网络示例,其中客户在服务提供商网络的不同端部的多个站点使用相同的VLAN。
您可以将C-VLAN ID映射到S-VLAN ID,以便通过服务提供商主干传输数据包。C-VLAN ID在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的另一端检索,以用于其他客户站点。您可以在服务提供商网络每一端的客户连接端口上配置相同的VLAN映射集。
VLAN隧道是QinQ或嵌套VLAN或客户模式VLAN功能的增强功能。它使服务提供商可以使用单个VLAN来支持拥有多个VLAN的客户,同时保留客户VLAN ID并将不同客户VLAN中的流量保持分离。此功能称为双标记或QinQ,因为除了常规的802.1Q标记(也称为C-VLAN)外,交换机还添加第二个ID标记(称为S-VLAN),以便在网络上转发流量。在边缘接口(客户网络连接到提供商边缘交换机的接口)上,C-VLAN映射到S-VLAN,原始C-VLAN标记保留为负载的一部分。丢弃无标记帧。
当帧在非带边缘标记的接口上发送时,将使用原始C-VLAN-ID映射到的另一层S-VLAN标记进行封装。因此,在非边缘接口上传输的数据包使用外部S-VLAN标记和内部C-VLAN标记进行双标记。在通过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基础设施转发流量时,会保留S-VLAN标记。在出口设备上,当帧在边缘接口上发送出去时,S-VLAN标记被剥离。丢弃无标记帧。
VLAN隧道功能使用与原始QinQ或嵌套VLAN实施不同的命令集,并在原始实施之外添加了以下功能:
在接口上配置为S-VLAN之前,必须在设备上创建和指定S-VLAN。如果此VLAN不存在,命令将失败。
IPv4或IPv6转发和VLAN隧道是互斥的。表示如果启用IPv4或IPv6转发,则接口不能设置为VLAN隧道模式。如果任何接口设置为VLAN隧道模式,则不能在该设备上同时启用IPv4和IPv6转发。
以下功能与VLAN隧道功能也是互斥的:
不能在包含边缘接口的VLAN上定义IPv4和IPv6接口。
包含边缘接口的VLAN不支持以下第2层功能:
边缘接口或UNI不支持以下功能:
原始QinQ实施(客户模式相关命令)与VLAN隧道的新实施一起继续存在。客户端口模式是VLAN映射隧道端口模式的一个特例,不需要分配TCAM资源。
除了VLAN隧道之外,交换机还支持VLAN一对一映射。在VLAN一对一映射中,在边缘接口上,C-VLAN映射到S-VLAN,并且原始C-VLAN标记被指定的S-VLAN替换。丢弃无标记帧。
当帧在非带边缘标记的接口上发送时,它会与单个VLAN标记(即指定S-VLAN的VLAN标记)一起发送。在通过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设施网络转发流量时,会保留S-VLAN标记。在出口设备上,当帧发送到边缘接口时,S-VLAN标记将替换为C-VLAN标记。
在VLAN一对一映射模式下,接口属于所有S-VLAN,其在该接口上的映射被定义为出口标记的接口。接口端口VLAN ID(PVID)设置为4095。
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映射的必备条件:
注意:在接口上应用VLAN隧道需要使用路由器TCAM规则。每个映射应有四个TCAM条目。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路由器TCAM资源,命令将失败。
1. 创建 VLAN。若要了解如何配置交换机上的VLAN设置,请单击此处。
2.禁用交换机上的IP路由。若要了解如何配置交换机上的IP路由设置,请单击此处。
3.在交换机上配置三重内容可寻址存储器(TCAM)分配。若要了解如何配置路由器的TCAM资源分配以实现VLAN隧道和映射,请单击此处。
注意:在接口上应用VLAN隧道需要使用路由器TCAM规则。每个映射应有四个TCAM条目。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路由器TCAM资源,命令将失败。
4.在要配置的接口上禁用生成树协议(STP)。有关如何配置交换机上的STP接口设置的说明,请单击此处。
5.将接口配置为中继端口。如需指导,请点击这里。
6.在接口上禁用通用属性注册协议(GARP)VLAN注册协议(GVRP)。若要了解如何配置交换机上的GVRP设置,请单击此处。
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隧道映射执行以下操作:
注意:稍后可通过配置一对一VLAN映射将ACL绑定到接口。
按照以下步骤在交换机的特定接口或接口上配置隧道映射:
步骤1:登录到交换机的基于Web的实用程序,然后选择VLAN Management > VLAN Translation > VLAN Mapping。
注意:可用的菜单选项可能会因设备型号而异。
步骤2.(可选)要在交换机上显示预配置的隧道映射,请从Mapping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Tunnel Mapping。
第三步:单击Go以显示预配置的VLAN隧道映射条目列表。在本示例中,没有预配置的隧道映射条目。
第四步:单击Add添加新条目。
第五步:从LAG下拉列表的端口或链路汇聚组(LAG)中选择接口。
注意:在本示例中,选择了端口GE4。您可以在同一接口上配置几个VLAN隧道映射设置。
Interface VLAN Mode区域显示端口的当前VLAN模式。
第六步:单击Tunnel Mapping单选按钮配置隧道VLAN映射设置。
步骤 7.在Customer VLAN区域中,单击Default以定义未特别指定的C-VLAN所需的操作,或单击VLAN List以专门定义VLAN List字段中列出的VLAN的VLAN隧道行为。
注意:仅当VLAN列表参数不包含公用VLAN ID时,您才能在同一接口上定义几个交换机端口配置。
步骤 8在Tunneling区域中,单击Drop单选按钮以丢弃未标记的帧,或单击Outer VLAN ID以在Outer VLAN ID字段中明确定义外部VLAN ID。
注意:此示例显示如何在GE4端口上配置选择性隧道,以便使用S-VLAN ID 10对C-VLAN ID为30和40的流量进行隧道。
步骤 9单击 Apply。
步骤10.(可选)重复步骤5到9,在端口上配置更多隧道映射设置或配置其他端口。
注意:在本示例中,从VLAN 50进入端口GE4的流量将被丢弃。
步骤 11单击 Close。
步骤12.(可选)单击Save将设置保存到启动配置文件中。
现在,您应该已经成功地在交换机上的特定端口上配置了VLAN隧道映射设置。
在一对一VLAN映射中,您可以配置从客户网络进入交换机的C-VLAN ID和交换机特定端口上分配的S-VLAN ID。在VLAN一对一映射模式下,接口属于所有S-VLAN,其在此接口上的映射被定义为出口标记的接口。接口PVID设置为4095。
在VLAN一对一映射模式下,接口使用一个入口ACL和一个出口ACL。一对一VLAN映射将规则添加到这些ACL。应用这些ACL的目的是:
— 将指定的C-VLAN-ID替换为S-VLAN-ID。
— 丢弃具有未指定C-VLAN-ID的帧。
— 丢弃未标记的输入帧。
— 用C-VLAN-ID替换S-VLAN-ID。
VLAN一对一映射向这些ACL添加规则,并且仅当其模式为VLAN一对一映射时,这些规则才绑定在接口上。入口ACL包含V+1规则,出口ACL包含V规则,其中V是指定C-VLAN的数量。
按照以下步骤在交换机的特定接口或接口上配置一对一VLAN映射:
步骤1:登录到交换机的基于Web的实用程序,然后选择VLAN Management > VLAN Translation > VLAN Mapping。
注意:可用的菜单选项可能会因设备型号而异。
步骤2.(可选)要在交换机上显示预配置的一对一映射,请从Mapping Type下拉列表中选择One to One。
步骤3.(可选)单击Go以显示预配置的VLAN One to One映射条目列表。在本示例中,没有预配置的一对一映射条目。
第四步:单击Add添加新条目。
第五步:从Unit and Port或Link Aggregation Group(LAG)的LAG下拉列表中选择接口。
注意:在本示例中,选择了端口GE2。您可以在同一接口上配置几个一对一VLAN转换设置。
Interface VLAN Mode区域显示端口的当前VLAN模式。
第六步:单击一对一单选按钮定义一对一VLAN映射设置。
步骤 7.在Source VLAN字段中输入要转换为S-VLAN的C-VLAN的VLAN ID。范围为1至4094。
注意:在本示例中,VLAN 10被输入为源VLAN。
步骤 8在Translated VLAN字段中输入将替换指定C-VLAN的S-VLAN的VLAN ID。范围为1至4094。这是将丢弃无标记输入帧和未指定C-VLAN ID的入口ACL。
注意:在本示例中,VLAN 30用作转换后的VLAN。
步骤 9单击 Apply。
步骤10.(可选)重复步骤5到9,在端口上配置多个一对一转换设置或配置其他端口。
注意:在本示例中,在同一个GE2接口上配置了新的源和转换后的VLAN ID。
步骤 11单击 Close。
步骤12.(可选)单击Save将设置保存到启动配置文件中。
现在,您已成功在交换机上的特定端口上配置了VLAN一对一映射设置。
版本 | 发布日期 | 备注 |
---|---|---|
1.0 |
24-Jul-2020 |
初始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