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文檔介紹連線到交換矩陣互聯的UCS伺服器(B/C/X/S/HX系列)中的Cisco VIC介面卡的組和繫結選項。
必要條件
需求
思科建議您瞭解以下主題:
- 連線到交換矩陣互聯並通過UCS Manager(UCSM/UMM)或Intersight(IMM)管理的思科統一計算系統(UCS)伺服器
- Cisco Virtual Interface Card(VIC)
- VMware ESXi虛擬機器監控程式
-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 Linux作業系統
採用元件
本文件所述內容不限於特定軟體和硬體版本。
本文中的資訊是根據特定實驗室環境內的裝置所建立。文中使用到的所有裝置皆從已清除(預設)的組態來啟動。如果您的網路運作中,請確保您瞭解任何指令可能造成的影響。
附註:此資訊同樣適用於連線到交換矩陣互聯的UCS伺服器上運行裸機的所有其他虛擬機器管理程式/作業系統。
支援清單
UCS交換矩陣互聯環境支援與交換機無關的所有分組/繫結方法。這些繫結模式不需要在交換機/UCS端進行任何特殊配置。
對此的限制是,在獨立於交換機的配置中使用的任何負載平衡方法必須通過單個UCS交換矩陣互聯傳送給定源MAC地址的流量,而不是通過故障切換事件(其中流量傳送到備用交換矩陣互聯)傳送流量,並且不能定期重新分配負載。
使用在源MAC地址以外的機制上運行的其他負載均衡方法(例如IP地址雜湊、TCP埠雜湊等)可能會導致在UCS交換矩陣互聯之間交換給定MAC地址時不穩定。因此,此類配置不受支援。
與交換機相關的繫結模式需要在交換機端配置埠通道。交換矩陣互聯(本例中為交換器)無法與伺服器中的VIC卡形成埠通道。此外,此類繫結模式還會導致UCS和上游交換機上的MAC抖動,因此不受支援。
此清單既適用於本機(裸機)作業系統,也適用於虛擬機器監控程式環境。
作業系統 |
支援 |
不支援 |
VMWare ESXi |
- 基於始發埠ID的路由
- 基於源MAC雜湊的路由
|
- 基於IP雜湊的路由
- 基於物理網路介面控制器或卡(NIC)負載的路由
|
Windows伺服器 |
交換機獨立模式 (主用/備用和主用/主用2) 使用負載均衡方法時: Hyper-V埠 |
視交換器而定
- 靜態分組
- 連結彙總控制通訊協定(LACP)
交換機獨立模式 (主用/備用和主用/主用2)
使用負載均衡方法時:
- 動態
- 地址雜湊
|
Linux作業系統1 |
- active-backup(模式1)
- balance-tlb(模式5)
- balance-alb(模式6)
|
- balance-rr(模式0)
- balance-xor(模式2)
- 廣播(模式3)
- 802.3ad(模式4)
|
- 必須使用「fail_over_mac=1」選項來避免Cisco錯誤ID CSCva09592中所述的限制。
- 在ACI交換矩陣後面連線時,存在某些活動/活動演算法,這些演算法可能導致終端從一個枝葉交換機移動到另一個枝葉交換機。當枝葉檢測到太多的端點移動時,它會禁用對端點的橋接域的學習,並顯示一條錯誤消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