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器可以有多個IP位址,且可以在連線埠、連結彙總群組(LAG)、虛擬區域網路(VLAN)或回送介面上設定。如果交換器沒有動態主機設定通訊協定(DHCP)伺服器,則需要靜態分配IP位址。交換機在裝置上配置的直連IP子網之間路由流量,並繼續橋接同一VLAN中的裝置之間的流量。流量由裝置在第3層模式下路由。
本文提供如何通過命令列介面(CLI)在交換機上配置VLAN介面IPv4地址的說明。
注意:要瞭解如何配置交換機上的VLAN,請單擊此處。有關如何在交換機上配置IPv4管理介面的說明,請按一下此處。
若您不熟悉此文件中的術語,請查看 Cisco Business:新專門詞彙表。
重要資訊:當交換機處於堆疊模式且存在備用交換機時,建議將IP地址配置為靜態地址,以防止在堆疊活動切換期間斷開與網路的連線。這是因為當備用交換器控制堆疊時,使用DHCP時,它可能收到與堆疊上原始啟用作用中裝置所接收的IP位址不同的IP位址。
步驟 1.登入交換器主控台。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是 cisco/cisco。如果您已設定新的使用者名稱或密碼,請改為輸入認證。
注意:要瞭解如何通過SSH或Telnet訪問SMB交換機CLI,請按一下此處。
附註:這些命令可能會依據交換器的確切型號而有所不同。在此範例中,SG350X 交換器是透過 Telnet 存取。
步驟 2.從交換器的特權 EXEC 模式中,透過輸入以下命令來進入全域組態模式:
CBS350X#configure步驟 3.要在交換機上啟用IP路由,請輸入以下內容:
CBS350X#ip routing注意:如果要在交換機上配置VLAN對映,則必須禁用此功能。
步驟4.(可選)若要停用交換器上的IP路由,請輸入以下內容:
CBS350X#no ip routing步驟 5.在全域組態模式中,透過輸入以下指令來進入介面組態環境:
CBS350X#interface [interface-id]注意:在本範例中使用的是VLAN 20。
步驟 6.輸入介面的IP地址和相應的網路掩碼:
注意:在本示例中,配置的IP地址為192.168.100.66,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24。
步驟 7.輸入exit命令以返回全域性配置上下文:
步驟8.(可選)重複步驟5至7以配置更多介面。
注意:在本例中,配置了vlan 30和vlan 40。
步驟 9.輸入 end 指令以返回特權 EXEC 模式:
現在,您應該已經通過CLI成功配置交換機上的VLAN介面IPv4地址。
步驟 1.要顯示已配置IP介面的可用性狀態,請輸入以下內容:
CBS350X#show ip interfaceIPv4介面表包含以下資訊:
- DHCP — 從動態主機配置協定(DHCP)伺服器接收。
— 靜態 — 手動輸入。靜態介面是使用者建立的非DHCP介面。
— 預設 — 預設情況下裝置上的預設地址,在進行任何配置之前。
— 暫定 — IP地址重複檢查沒有最終結果。
— 有效 — 已完成IP地址衝突檢查,但未檢測到IP地址衝突。
— 有效 — 重複 — 已完成IP地址重複檢查,並檢測到重複的IP地址。
— 重複 — 檢測到預設IP地址的重複IP地址。
— 延遲 — 如果在啟動時啟用DHCP客戶端,為了給時間發現DHCP地址,IP地址的分配將延遲60秒。
— 未接收 — 僅與DHCP地址相關。當DCHP客戶端啟動發現過程時,它會在獲取實際地址之前分配一個虛擬IP地址0.0.0.0。此虛擬地址的狀態為Not Received。
步驟2.(可選)要顯示特定介面的詳細資訊,請輸入以下內容:
CBS350X#show ip interface [interface-id]步驟3.(可選)在交換機的特權EXEC模式下,輸入以下命令,將配置的設定儲存到啟動配置檔案中:
CBS350X#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步驟4.(可選)出現Overwrite file [startup-config]...提示後,在鍵盤上按Y選擇「Yes」,或按N選擇「No」。
現在,您應該已經通過CLI顯示了交換機上的IP管理介面詳細資訊。
步驟 1.要訪問已配置的交換機介面的CLI,請輸入您正在使用的客戶端中的IP地址。在本示例中,使用PuTTY。
注意:確保您的電腦與交換機介面連線在同一個VLAN上。在本示例中,輸入了192.168.100.66。
交換機的CLI應可訪問。
步驟2.(可選)要訪問介面的基於Web的實用程式,請在Web瀏覽器上輸入IP地址。
現在,您應該已經使用VLAN介面IPv4地址成功訪問交換機的CLI或基於Web的實用程式。
注意:要瞭解如何配置其他IPv4路由,以便通過交換機的CLI路由到非直連子網,請點選此處。
修訂 | 發佈日期 | 意見 |
---|---|---|
1.0 |
13-Dec-2018 |
初始版本 |